近年来,山亭区不断挖掘和开发区域特色林果等农产品,注重提升“山亭山宝”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把发展特色林果、优质小杂粮等产业作为破解“三农”难题、加快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区已建成火樱桃、优质桃、长红枣、板栗、核桃、花椒等特色林果基地55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果”,被誉为山东“林海果园”第一县。地瓜枣、花生酱、豆制品等土特产闻名遐迩,“火樱桃”被誉为“江北春果第一枝”,长红枣、火龙薯荣获中国绿博会畅销金奖,入选“到山东最想买的100种特色旅游商品”。
该区坚持“区域化、规模化、融合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把特色林果业和优质小杂粮建成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扶贫攻坚的富民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促进特色林果业、小杂粮种植等特色农业从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推动区域化发展。立足各镇街不同自然、地理、产业等条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制定了特色果品、小杂粮等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支持各镇街放大自身优势,做精主导产业,将一枚小果子、一粒小杂粮做成一项大产业。在特色林果业发展方面,培育“一镇一品、十朵金花”,做大水泉镇火樱桃、徐庄镇板栗、店子镇长红枣、山城街道花椒、北庄镇葡萄、冯卯镇春雪桃、凫城镇薄皮核桃等优势果品。在小杂粮产业发展方面,突出发展甘薯种植,徐庄、水泉、山城等镇街种植适宜加工品种,店子、冯卯等镇主要种植淀粉品种,桑村、北庄等镇以种植鲜食品种为主。
推动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抱团经营,解决种植户“小而散”的问题。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统一供苗、统一种植、统一供肥、统一收购,签订种植协议,实行按保护价订单收购,促进农产品结构上档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企业、农户“双赢”。目前,全区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365家,家庭农场406家,规模经营土地27.4万亩。
推动融合化发展。加强农业与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特色林果+乡村旅游”融合,大力发展休闲采摘、观赏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扶持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成规模的生态休闲观光采摘园。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基地进行“定制式生产”,培植发展体验农业、认养农业等新业态。水泉火樱桃采摘节、北庄洪门葡萄采摘节、店子长红枣采摘节等成为山亭区乡村旅游品牌。推进“特色农产品+电商”融合,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线上销售、“触电”经营。积极参加网商采购大会、农产品网销推介会等农商对接活动,加强与阿里、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渠道。中央7套、山东农科频道等媒体多次对山亭区水泉镇“互联网+特色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推动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关键,瞄准国内知名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大力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六产”示范主体、示范企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链开发,推动由产地初加工到企业精深加工,增加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区已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200余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97家,国家级1家、省级9家。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引进广东、上海、杭州、苏州等地食品企业入驻,森乐、欧乐、润品源、钱塘等食品企业形成规模集聚效应,产品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推动标准化发展。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快老劣果园改造、优质品种更新换代。制定符合山亭实际的栽培条件、灾害防范、基地管理以及采收、分级、包装、贮运、保鲜等生产环节的技术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管理规程,采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生物防控、信息化智能控制、测土配方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生物杀虫技术,增加使用农家肥、土杂肥等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积极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区建成火樱桃、长红枣、板栗3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6万亩。
推动品牌化发展。加大区域性商标注册保护力度,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节会、电视媒体、平面媒体、流动载体等宣传途径,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山亭“林海果园”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力。注册“山亭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商标,成立山东百味山亭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品牌。目前,全区“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达185个,“莺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集体商标2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6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1件、山东省名牌产品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