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时节,青岛西海岸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在激战正酣的乡村振兴攻势中,作为国家级新区的西海岸新区,及时转换乡村振兴攻势打法,立足镇域经济带动、做强都市近郊农业,把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放在乡镇,把操作点放在农村,配能人、引项目,建设田园综合体,推动乡村振兴持续走在前列。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表示,新区将围绕发挥“五大活力源”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等十项重点工作,持续发起乡村振兴攻势,积极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路径,推广产业先行、企农联动新区模式,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新打法——
12个涉农镇街新建产业振兴集聚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镇域经济赋能,构建乡村产业振兴三级平台
4月2日上午,西海岸新区首个镇街乡村振兴产业园在张家楼镇开工建设。长青国际集团海外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美国汽车电子配件生产项目等总投资13亿元的5个项目集中开工。这是新区转换乡村振兴攻势打法,激发镇街推动乡村振兴的活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贡献的重要举措。“这5个项目均为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它们建成达产后将解决1200人就业,实现年产值30亿元,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张家楼镇党委书记丁吉庆说。
加快镇街产业振兴集聚区建设,向涉农镇街布局大项目,把发展镇街驻地经济放在突出位置,是今年新区乡村振兴的新“打法”。集聚区依托镇街驻地,结合特色小镇历年建设成果,能够促进驻地产业兴旺、财源充沛、就业充分、人口集聚,带动镇域经济全面发展。
“推进集聚区建设,将有利于工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还有利于镇街基础设施集中提升完善,加快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融合,振兴镇域经济。”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军对此深有体会。
按照新区计划,从今年开始,12个涉农镇街驻地都将着手规划发展1处产业振兴集聚区。以带动当地农民转产为出发点,集聚区将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年年有发展”的目标,打造成为镇街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到2022年,各集聚区至少有15个新引进或改造、搬迁的项目入驻,累计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总数将超过1.2万人。
产业振兴集聚区之外,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新区涉农镇街乡村振兴的又一有力抓手。
记者了解到,新区今年将对现有的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园进行转型升级,新规划建设3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高新农业、智慧农业、都市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构建全区乡村产业“一区多园”发展新格局。
不只全面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新区还从区级和村级着力,打算构建起一个更系统的三级平台,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区级层面重点抓田园综合体,藏马山、农业示范区、杨家山里第一批三个田园综合体启动建设,规划面积共80平方公里,涉及43个村、3万余人,均列入市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计划,年内已完成投资8.5亿元,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主阵地。”王军介绍说,在村庄层面,则注重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市级以上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行动,推广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一批种养大户、生产专业户,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新机制——
以首批3个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等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
走进藏马山居,一排排四层小楼鳞次栉比,小区内小桥流水,绿意盎然,好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藏马山居项目总投资3.2亿元,正在最终收尾阶段,近期臧家庄、胡家庄等四个村庄的村民即将回迁。”藏马镇人大主席丁新春告诉记者。
“开发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指着小区展板前的旧照片,藏马镇长阡沟社区党支部书记丁福秋说。3年前,长阡沟等3个村庄改造整合为集聚型社区,3600余亩耕地、3700余亩林地实现征用或流转,用于田园综合体建设,3个村集体存款总额从拆迁前的20万元增长至7141万元。
不仅长阡沟,得益于藏马山田园文旅综合体的建设,该镇15个村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农业区蝶变成为影视文旅综合产业区,传统农民摇身一变,成了现代产业工人,传统村庄提升成了集聚型农村社区。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藏马山人率先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以“八溪八峻、生态文旅”为核心的藏马山田园文旅综合体,是新区首批启动的三个田园综合体建设之一。依托丰富的山、水、林资源优势,藏马山田园文旅综合体一方面大力发展蓝莓、茶叶等特色农业。另一方面,发挥农业产业溢出功能,发展起“农业+旅游+影视+康养+休闲”大旅游产业,乡村振兴之路走出了特色。
3月25日,丝丝细雨中,总投资50亿元的青岛影视外景地建设加速推进,古装区首开拍摄区域的建设也已经基本完工。
“青岛影视外景地建成后,‘大影视、大文旅’全产业链条将实现拉长,镇上的乡村振兴之路也将进一步拓宽。”藏马镇党委书记唐恩志高兴地说。目前,该镇政府专门成立了影视文化中心,培训出了700多人的群演队伍,还通过免租金、设立扶持资金等方式鼓励农民在藏马山民俗街开店,1200名农民定期进入旅游度假区打工、每年增收近5万元。
围绕“五个振兴”出招发力,通过项目大建设、基础大配套、民生大改善,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带动了周边区域发展,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独具新区特色的经验和模式。
草长莺飞,铁山街道大下庄村12万株杜鹃花在春分过后争相开放。生态美,是杨家山里田园综合体的最大特色,铁山街道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放大生态优势,蹚出了条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与藏马山、杨家山里并列,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又一重点。巧合的是,三个田园综合体,加上董家口经济区、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又组合成为了新区乡村振兴的“五大活力源”。“田园综合体在乡村振兴中起的是示范引领作用,是要打造成功的振兴样本,而‘五大活力源’要起到的是带动辐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王军说。
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土地资源整理步伐,抓土地流转促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效益的同时带动了农民集体双增收,在优化调整村庄布局中新建一批批美丽乡村。新区探索的这一系列举措,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振兴”融为有机整体,在这片国家级新区的大地上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并得以不断完善。
新经验——
深化拓展“莱西经验”,选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实施平台增效、堡垒筑基、细胞激活、榜样引领
操作简单、工资稳定,西海岸新区宝山镇胡家村村民孙丽英对新工作很满意。“工厂就在村里,一天八小时,就是组装遥控器,月工资三千元,和出去打工差不多。”村民能在家门口就业,得益于宝山镇胡家村第一书记打造的“乡村惠民工厂”。
胡家村原是山东省级贫困村,2018年随着新区工委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联镇帮村,这里迎来了新区工商联派驻的第一书记费超,变化开始了。在洽谈60多家企业后,费超引进了一家生产遥控器等电子器件的爱心企业,并培训村里的留守妇女上岗。上班近便,工资有保障,很快,附近的王台、六汪等镇也开始推广。目前已有200多名村民在新区5处惠民工厂车间务工,“乡村惠民工厂”已成为富民增收的一个品牌。
雁飞千里靠头雁。2018年,新区开始选派12支乡村振兴工作队66名第一书记联镇帮村,当年又开展了“千名干部进乡村”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共组织22支乡村振兴工作队(乡村工作服务队)、1216名乡村工作指导员(专职193名)驻村帮扶,组建起助推镇村发展、强基层增活力的重要组织力量。”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宗武邦介绍说。
抓产业项目促增收富民,乡村振兴工作队累计引进158个产业项目、投资额达到131.7亿元。通过项目带动土地流转20133亩,实现村集体增收1143万元,盘活帮扶村闲置资产,实现增收2048万元。在成立乡村产业振兴突击队后,同样把狠抓产业融合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前期筛选的37个投资过亿元产业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9.8亿元,10个项目竣工投产。
加快推进乡村组织振兴,要抓住关键人物。西海岸新区坚持拓宽选人视野,面向机关干部、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中的优秀党员,公开遴选村党组织书记,重点派往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等,选来的“外援”不断增强了农村活力。与此同时,强化制度约束,制定《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细化人选标准、工作职责和小微权力清单,落实任前联审、任职备案、定期评估、动态调整等工作机制,用制度解决突出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进一步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大力实施平台增效、堡垒筑基、细胞激活、榜样引领等四大工程。”宗武邦说。
围绕“五个振兴”,坚持全域统筹、城乡融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振兴为重点,狠抓典型培育,转换“打法”全面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带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正在西海岸新区日渐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