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沂蒙母亲河沂河,敞开对外开放的胸怀,拥抱临沂主城区,城市经济春潮涌动;向东,蜿蜒流淌的沭河,透出绿色发展底色,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生态经济生机勃发。 沂沭河之间的河东区优势何在?生态宜居。2017年12月,全市启动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首次提出“在沂沭河流域建设国际生态新城,打造临沂未来之城”的发展构想。去年4月,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动员大会正式提出在沂沭河之间谋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国际生态新城,加快了由沂河“一河为轴”迈向沂沭河“两河时代”的城市东进步伐。立足这一战略定位,河东区提出打造“现代化生态宜居中心区”的战略目标,以崭新的姿态崛起在沂沭河之间。一河为轴:
抓大事干实事蓄足力量 2007年,我市确立“以河为轴,跨河东进”战略目标,2011年又提出“沿河发展,北上东进”战略,重点建设北城新区及河东区北部。河东区与时俱进,又提出“半壁江山”“五区托一城”和“现代化生态宜居中心区”发展战略。去年,全区经济总量增长9.8%,增幅首次跃居全市第1,并取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第5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抢眼表现的背后,是新旧动能转换等强力驱动下的发展之旅。该区对接市“8+8”产业体系,构建起“343”产业体系,实施了2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100个重点项目,建立8条服务保障线、10个产业专班,新签约500强企业8家,引进“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和团队6个,173项改革落地开花,科技研发投入增幅53.2%、居全市第1,技改增幅居全市第2,境外实际投资居全市第1。 乡村振兴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该区全力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扎实推进100个重点项目,381个村居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52公里农村公路变成美丽风景线,26.2公里的汤河碧波荡漾。农高区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获批全国第三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临沂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正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着力推动精品旅游产业园区化、高端化发展。 发展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祉。去年,全区民生支出24.9亿元,临沂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临沂理工职业学院落地,新建的市委党校和市第五人民医院今年年内将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东城医院启动筹建。双城同创投入1.5亿元,10062处创建点位全部达标,顺利通过复审验收,2个镇街获评全国卫生乡镇,6个镇街获评省级卫生乡镇,全部行政村成为市级以上卫生村,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测评获全省第二名。两河时代:
抓机遇夯基础蓄势腾飞 1月16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东规划国际生态城,推进中心城区由“一河为轴”逐步迈向“两河时代”。对接这一规划,河东区提出抢抓临沂国际生态新城建设重大机遇,全力落实“1358”工作举措,努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宜居中心区。 “1”即全面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区级融媒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双60提升”、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程,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3”即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5”即全力推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型城镇建设、双招双引、乡村振兴、民生事业发展五个新突破,实施10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启动38个片区拆迁,实施121项基础设施工程,推进乡村振兴100个重点项目,实施55件民生实事;“8”即努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对外开放、改革创新、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医养健康、总部物流、园区平台8个新高地。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去年,新旧动能转换等工程铸就了河东跨越发展的“厚实家底”;今年,“1358”发展举措等配齐了河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不久的将来,河东区必将更加内涵满满、形神兼备。
临沂日报记者 刘福伟 通讯员 王金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