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赴广饶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侧记
被誉为“红色中华第一书”的首版《共产党宣言》,如今在全国已寻找到的还有12本。今年暑期,青岛科技大学社会实践队专门前往东营市广饶县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共产党宣言》陈列馆,接受红色教育,感受新时代乡村振兴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真理之光生生不息
下午,实践队抵达广饶县刘集后村《共产党宣言》陈列馆。该馆是全国首个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陈列馆,珍藏着由陈望道翻译的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也是全国唯一一本在农村地区传播使用过的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大家了解了《共产党宣言》在世界、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刻感悟到了《共产党宣言》所蕴涵的指导人们不断向前的精神力量。
实践队还有幸采访到了这本《共产党宣言》保存者刘世厚的后人刘洪业。老人给大家生动讲述了先辈们用生命守护这本革命“火种”的故事,让每一位实践队成员都为之动容。
信仰引领青年奋斗
信仰的力量和红色的种子已经在老区生根发芽,也激励了一代代有志青年报效祖国,建设家乡。在广饶县有不少有志青年返乡创业,激活乡村新动能,刘瑛琳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刘瑛琳说:“我从小是听着村子里的红色故事长大的,现在在外面学到本领了,还是要回到家乡,听党话、跟党走,发挥自己的特长,带领村里的老百姓共同致富。”刘瑛琳和她的同伴们以梦想为帆,实干为桨,奋力书写了“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的时代答卷。
“红绿双赢”强村富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刘集后村有效盘活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并将红色资源与生态产业有机结合,建立起集采摘、销售、储存、观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综合体,通过“产业+旅游”,走出一条“红绿双赢”的强村富民之路。
刘集后村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绿色生态采摘园,以合作社模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打造出了“红色刘集”的地域品牌。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刘集后村同步推进文化建设、养老、出行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内文化广场、农家电子书屋、一元餐厅、天然气入户、煤改电桩......一件件都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看到眼前的一幕幕,更加坚定了实践队成员们践行初心,担当时代使命的理想信念。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让实践队成员深刻体悟到传承弘扬真理精神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时代号召青年人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担当起赋予的使命与责任。这次三下乡活动也必将激励大家挺膺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贡献青年力量。(作者:王振钰) |